这位新学院的新院长说 :“北大是距离梦想最近的地方”
是催生一次次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为响应国家对新型工科人才的需求北京大学率先开展新工科研究与教育的实践作为推进新工科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北京大学于2020年9月23日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大融媒体中心全新推出“院长访谈”今天,让我们首先走近北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锦院士
听他讲述北大材料学科的
历史、现状与未来 点击视频 了解北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大材料学科:传统深厚,发展迅猛
“北大有着百年的文化和积淀,有着独一无二的优良学风。身为北大人要胸怀祖国,身为科研人员更要传承北大一批批优秀科学家秉承匠心、潜心科研事业的精神。”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催生着传统产业的重大变革和新兴产业发展。材料,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概念,也是催生一次次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
北京大学具有开展材料科学研究的深厚传统和特色优势——
北大的材料学科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是首批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学科,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一级博士学位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以及材料与化工工程博士点。
张锦是科研攻关的“大拿”,也是学生们心目中幽默又负责任的老师和朋友。说起选择来北大工作的原因,张锦认为,北大是中国的“第一”与“唯一”,也是他心目中距离实现梦想最近的地方。
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成立,张锦这样说道: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成立是上应国家建设新工科战略意志,下承北大材料学科传统优势的应时之举。我们以‘承载国家意志、汇聚大师名家、培养杰出人才’为理念,努力打造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材料学科教育和研究机构。”
2021年9月23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展大会暨全国高校材料学科院长论坛在英杰交流中心举行
2以科学促工程,开展有组织的科研
“研究碳材料,就是要潜心把这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让我国在纳米碳材料核心技术上掌握‘卡脖子’技术,这是我身为科研人员的使命。”
“现在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科研的传统思路,造成了我们国家有很多领域被别人‘卡脖子’。要解决‘卡脖子’的问题,我觉得核心应该从咱们国家的内部出发来解决问题。”张锦认为,原有的科研体制使得大家很难关注真正的问题,或者没有解决问题的核心。“大家可能说得比较多的是材料、芯片等,其实各个领域都有‘卡脖子’的问题,那怎么来解决呢?必须改变思路,特别是要改变观念,改变我们现行的一些做法。我们提出的理念就是‘以科学促工程’。”“材料学院刚成立不久,我们不可能马上引进很多人才,但可以跟相关的院系或者校外的相关科研机构去合作,其实就是强强联合来做事。例如,我们跟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合作,发展新结构材料方向,由这个领域的资深专家陈祥宝院士牵头,汇集双方优势资源,共同攻关我国航空材料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北大发挥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帮助航材院解决关键科学问题,同时也借助航材院的力量把新结构材料方向做起来。”
在学科建设方面,“饬化八材,惟新是图”是材料学院的目标。到目前为止,材料学院已有教师44人(含双聘和即将入职)、博士后45人,其中,“两院”院士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人、“杰青”17人、“四青”13人,整体人才比例在北大各院系和国内高校材料学院中位居前列。“当然,我们不能‘唯帽子’,而要努力构建适应新工科的评价体系,突出重师德师风、重真才实学、重质量贡献的评价导向,培育工科的文化和氛围。”张锦特别强调改变观念和培育新工科氛围的重要性。
2021年8月29日,北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中关新园科学报告厅召开战略研讨会
材料学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建立具有北大特色的科学研究体系,即进一步强化原有的优势研究方向(如先进碳材料、稀土磁性材料、新能源材料),同时补充北大的短板方向(如新结构材料、新概念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有机光电材料)。“我们结合北大材料学科传统优势与未来战略需要,规划了上述7个研究方向和智能制造与装备中心。”
2021年9月23日,北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业理事会理事聘任仪式举行,右一是张锦院士
“我们已经建立了多个国家级平台和省部级平台,助力高水平科学研究。”张锦介绍说。除了做好象牙塔内的事情,材料学院还要主动融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建设国家科技智库,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出思想、提建议、做规划’。
3“材料+”,培养交叉学科创新型人才
“让大家了解社会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学科交叉融合是未来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加速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材料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材料学科这个特色。”
在人才培养方面,材料学院以“厚基础、宽口径、强交叉、高品位”为理念,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全面发展、引领未来的创新型领军人才。
上好课、带好学生对张锦来说是身为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张锦目前带了近20位学生及博士后,他会按照每个人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他格外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他们探索推陈出新的路径。
张锦这样说道:
“无论是和学生交流还是日常上课,其实都是言传身教的过程,我希望能把我对科研的坚持薪火相传下去,让更多的年轻人领略到科研的魅力和趣味。”
材料学院开设了一门课,叫“彤程材料科学论坛”。张锦希望通过这门课来改变大家的理念。材料学院会请各种跨界的人来讲课,这些人可能不是做材料研究的,甚至都不是做科学研究的,可能是做人文研究的。“请这样一些跨界的专家学者来给我们讲整个社会的需求、社会的发展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大家了解社会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2021年5月3日,北京大学123周年校庆之际,彤程公益基金会捐资助力北京大学材料科学发展,这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以来得到的第一笔捐款。
2021年9月24日,巴斯夫集团全球先进材料及系统研发总裁楼剑锋为“彤程材料科学论坛”作首场报告。他从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为人口不断增长、资源短缺、人类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入手,强调了材料创新的重要性,并畅谈了促进校企合作和产学研一体化的设想。这堂课通过北大官方视频号、北大学堂等网络平台向社会开放,直播观众近40万人次。
对学术型研究生,材料学院提倡科教融合,通过高水平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导师的带领下,参与解决材料学科“卡脖子”的基础科学问题。“我们也要认真利用并发展前沿工程博士专业学位项目。这个项目以招收非全日制工程博士为主,定位是行业龙头企业、高科技行业中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或具有相关专业背景且管理经验丰富的行业领导者。”张锦强调,要培养新工科的创新型人才,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创新的文化氛围。他对材料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充满信心,并表示,材料学院在建设过程中要时刻牢记培养什么样的人、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为国家作什么样的贡献等问题,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完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未来战略新型材料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
在北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一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原院长白春礼院士为材料学院赠送贺词——“工欲善其事,必先精其料”
“在学术这条道路上,我需要努力的地方仍有很多,总会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打造中国核心的纳米碳材料技术,带领更多年轻人投入到这项“有趣而实用”的科研中去,这是张锦不变的初心与使命。人物介绍
张锦,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中组部“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长期致力于碳纳米管等纳米碳材料的生长机理、表征技术和制备方法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两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和北京大学“十佳导师”等奖励。现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副院长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兼)。
来源: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视频&图片: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文字:张宁
动图制作:李霁
排版:刘涵烨
责编:张宁、李霁
北大又双叒叕上新了!!!
北大“数学英才班”今起报名!
百余年了,仍然让人一往情深
她是北大的“十佳”!
这位“中国最美大学生”,在北大有了新身份!
我国第一台原子钟,由这位北大人主持研制
北大名师课 视频大放送!
在北大冬日暖阳里,开跑!
百年初心
不一样的科学家
北大印象
学者书房
北大学科
北大体验
<<< 滑动查看更多 >>>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gbdgw@pku.edu.cn